
王登云(右)入户了解情况
□本报通讯员 张玮超 文/图
笔者见到王登云时,他正在写民情日记,“现在做了什么事情就得抓紧时间写下来,一会儿忙其他事,就顾不上写了。”今年6月,王登云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当笔者向他表示祝贺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其实就做了些应该做的事,感谢组织给我这份荣誉。”
王登云是磴口农牧和科技局的高级农艺师,自2016年3月起,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巴彦高勒镇北粮台村第一书记。上任以来,他沉下身子,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亲切地称他为“暖心书记”。
因户施策帮贫困户脱贫
北粮台村是磴口最大的一个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53人。村子与城区仅一路之隔,环境却是天差地别,人多地少,也是这个村子贫困人口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该村第一书记,王登云主动包扶生活困难的王志军和孙双其两户贫困户。
王志军是北粮台村四组的村民,2009年查出患有肾病综合症,第一次治疗出院后不到一个月病情急转直下直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花了20万元。这对王志军一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不仅掏空了家底,还欠下了外债。出院后,夫妻二人居住在危旧的土房,生活困难。“旧房子破的一下雨就跟住在水坑里一样。”王志军边给笔者看他旧房子的照片边说。
王登云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先帮他解决住房问题。通过易地搬迁政策争取到了40000元建房补贴款,新建了50平方米的砖房,还帮助他家申请到了5000元养殖补贴,购买了11只基础母羊。当年,王志军家就脱贫了。为了巩固脱贫成效,2017年,王登云又为王志军落实了带资入股帮扶措施,4年内合作社每年给他分红4000元。如今,王志军的身体也在逐渐恢复,能开四轮车打零挣点儿钱,再加上养羊的收入和每年带资入股的企业分红,全年能收入10000多元。“要不是有咱党的好政策和这样的好干部,我们两口子估计这辈子也就住在那个破旧的土房子里了,更别说还账了。”
千方百计发展致富产业
王登云一方面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帮扶措施,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到政府的各项政策。另一个方面他组织贫困户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与电商产业园等用工企业联系沟通,让剩余劳动力就近打工增加收入。同时,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他时刻想着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村民增收脱贫。
北粮台四组是磴口设施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多年来,菜农以引黄灌溉为主,不能满足蔬菜各个生长期用水需求,菜农只能以水期来定生产时间,严重制约着设施农业的发展。为此,王登云及时向农牧和科技局领导汇报,并和村干部、帮扶干部一起商讨解决菜农浇水和生产技术问题,该局出资打机电井2眼。同时,他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从山东寿光鑫悦乔老师培训中心聘请老师免费为北粮台村菜农培训种植设施瓜菜技术,并面对面进行指导,提供常年技术跟踪服务。通过努力,北粮台村174户33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